近日,绩溪县人民医院介入中心在上级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指导下,顺利开展了4例神经介入手术。
5月11日,绩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汪国宏和周俊副主任在省立医院神外专家高歌主任指导下对眼动脉瘤复发患者行密网支架植入术,此例手术使用的第二代密网支架,属绩溪县首例。
密网支架又被称为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通常动脉瘤是血管壁形成的囊状突起,血流导向支架或者密网支架,是在血管内跨过动脉瘤释放支架。小小支架,脱胎于普通支架,却是材料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正在改变动脉瘤的治疗历史。
患者女性,59岁,有10年高血压病史,因“嗅觉障碍2月”入院。该患者于12年前在上海华山医院行眼动脉瘤弹簧圈置入。经头颅核磁检查,术前诊断为右眼动脉瘤术后复发嗅觉障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瘤是颅脑外科常见病,其发病速度快,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素有“不定时炸弹”之称。其本质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一种囊状突起,类似于瘤样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迅速危及生命。
经测量,动脉瘤尺寸为24.3 *17.4mm↑
患者颅内巨大动脉瘤,串行病变,病情复杂,如果采用传统的介入栓塞技术进行治疗,不仅致密栓塞率低、手术步骤多且时间长,而且复发率较高,疗效不佳。近年来新发展的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支架,其可以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的内膜组织增生,达到修复病变血管作用。在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方面拥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该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反复商议权衡风险和预后疗效,决定为其植入密网支架。术中,神经内科医生和介入科医护团队配合默契,测量血管、选择路径,将支架导管通过微导丝顺利送到位,再推送密网支架跨越瘤颈,完成释放。
造影显示,瘤内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通畅。在血管机可多角度观察重建密网支架,明确支架打开和贴壁情况良好,手术完美收官。在各相关科室的配合下,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术后病情平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CT未见异常,拟于近期出院。
5月14日,绩溪县人民医院介入中心再接再厉,连续成功开展3台神经介入手术,其中2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全脑血管造影术。
此类高难度手术在绩溪县人民医院常态化开展,标志我院神经介入手术迈上了新台阶,对脑血管疾病疑难病例的治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关于密网支架 ·
密网支架的导丝非常细,比头发丝还要细。它主要的作用机制是血流动力学,并非完全的填塞机制,与既往的弹簧圈栓塞不同。
由于这个支架的网眼非常小,导丝非常细,会干扰并减少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流出现阻滞,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表现为“血流导向”作用。它通过血流动力学机制起作用,与既往的弹簧圈栓塞完全不同,通过机械填塞促使其完全闭塞。另一方面,它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促进内皮化修复。
这样总体上较弹簧圈栓塞操作更简便,手术风险降低,更安全。尤其适合比较复杂、难治性动脉瘤,用常规栓塞方式困难的病例。
专家简介
绩溪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汪国宏
· 绩溪县人民医院质控科副科长、主治医师。
· 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 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治疗、介入治疗。
绩溪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周 俊
· 绩溪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理事。2006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理事。2006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 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