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我院召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工作部署会和培训会

作者: 图文:王兰馨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5 00:00:00

近年来,我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报告病例数波动上升,疫源地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每年 4-10 月份为我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季节,为进一步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和救治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月24日下午,浙大一院绩溪分院(绩溪县人民医院)召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工作部署会和培训会。


副院长陈海松传达了《绩溪县人民医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处置预案》,并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季节、传染源、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与治疗、预后及院内感染防护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并要求大家如发现疑似病例,需立即上报。

通过此次培训,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掌握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该病发现的敏感性及临床救治能力,为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症状概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等,经过及时的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导致死亡。

其它名称

蜱虫病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常见症状 

发热、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抽搐、昏迷、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主要病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脑脊液检查、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