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动态
【中医药宣传周】产后有疾患,中医来帮忙

作者: 供稿:中医科 周欣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07 00:00:00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中医在妇产科方面同样积累了很多经验,本文列举近期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两例产后疾病患者,对中医在“经、带、胎、产”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向广大读者稍作介绍。

病例一

患者2024-07-20门诊,主诉产后恶露不尽50天。超声提示“宫腔内积血块可能29*17*24mm”,现有暗褐色恶露,无腹痛。

诊见舌质偏红,尖甚,苔薄白后偏黄,脉沉滑,在中医辩证方面,该患者有明显血热表现,同时兼有湿邪内阻,而根据辅助检查,考虑瘀血停滞仍为主要病机,因此该患属于混合证型,综合考虑瘀、湿、热三个方面,拟方如下:当归9.0g 川芎9.0g 桃仁6.0g 桂枝9.0g 薏苡仁30.0g 陈皮9.0g 法半夏6.0g 鸡血藤12.0g 活血藤12.0g 白术12.0g x5剂。

经过3次中药加减治疗,恶露消尽。

2024-08-10复查B超,原有宫腔残留物已消失。

病例二

患者2024-08-10门诊,诉产后近3个月,恶露未净,偶有下腹痛。B超见宫腔30*10MM不均质回声,特异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阴性。

诊见患者舌质淡红,尖稍红,苔薄腻稍黄,脉细弦,辩证气血亏虚,兼有瘀血,拟方如下:当归9.0g川芎6.0g桃仁6.0g甘草3.0g黄芪9.0g怀牛膝9.0g淮山药12.0g熟地9.0g x7剂。

2024-08-19 复诊,反馈服药过程中有血块状物体从阴道排出,现有少许出血,舌质淡红,尖稍红,苔薄腻稍黄,脉转有力,稍数,处方调整:当归9.0g 甘草3.0g 淮山药12.0g 熟地(炭)9.0g 白芍(炒)9.0gx5剂 。

服后出血渐止。

2024-08-31 复查B超,原有宫腔30*10MM不均质回声已消失。

讨论

凡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中医称为“产后恶露不尽”,多以气虚、血热、血瘀为主要病因,分别可运用补中益气汤、保阴煎、生化汤等加减治疗。

常用中成药如新生化颗粒、桂枝茯苓丸等,在辩证选用的基础上可以获得较好疗效。其中新生化颗粒等中成药,是基于《傅青主女科》中的名方“生化汤”变化而来,适用性较广。而如果有特殊个体化情况,则采用中药汤剂灵活加减,效果更佳。

本病可以对应西医病名“晚期产后出血”,病因可有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出血、肿瘤等,因此,在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之外,完善必要的妇科检验检查,有助于提升诊断辩证准确性,提升疗效。本文报道的两例患者,妇产科和中医科配合诊治,收到了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