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为满足患者的需求,近期新增中医特色项目——揿针治疗。揿针,又称揿钉型皮内针,是一种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留针的治疗方法。它的外形酷似图钉,因此得名。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在皮部进行温和高频的持久刺激,通过增加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和血循修复,调整经络肺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揿针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这种看似微小的针具,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医学智慧,它不仅能够安全无痛地治疗疾病,还能在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前提下,实现持久而稳定的疗效。
掀针法应用范围有哪些?
1、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病症。
2、咳嗽、胸闷、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病症。
3、呃逆、腹痛、消化不良、泄泻等脾胃科病症。
4、失眠、焦虑等病症。
5、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疾病等妇科疾病。
注意事项
1.埋针后做适当的按压,让胶布贴紧。进针操作结束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活动,埋针处不可着水,以防感染。
2.埋针治疗期间,每日按压3-4次,每次10-20下,以患者耐受度,每次间隔3-4小时。一般留置1-3天,可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的不同,适当调整。
3.埋针部位出现持续疼痛或者异常时,应调整进针部位、深度、方向等,仍有疼痛,根据患者耐受度出针或改用其他部位。
4.关节处、皮肤化脓感染处、孕妇下腹和腰骶部、紫癜和瘢痕处及出血性疾病患者、金属过敏者禁用。
揿针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针灸理疗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安全无痛地治疗疾病,还能在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前提下,实现持久而稳定的疗效。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揿针治疗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