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动态
【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我吹过你吹过的“风”——中医说“唇风”

作者: 供稿:中医科 周欣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13 00:00:00

中医所说的“风”有内外之分,既可以指“风寒暑湿”之类的致病因素,也可以指“肝风内动”等病理过程,关于风的论述,有“风为百病之长”、“血燥生风”、“热极生风”等各种情况。今天讨论的中医病名“唇风”,主要对应西医诊断的唇炎,这里的“风”,则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语境中的“炎症”。

唇炎的病因复杂且多样化,免疫功能紊乱、局部的过敏反应、食物刺激、残根残冠的刺激等都可以引发唇炎。唇炎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可有肿胀、糜烂、脱皮、渗出、结痂等症状。

唇炎的中医常见分型可以有:胃火上蒸型,风火相搏型,脾胃湿热型和阴虚血燥型等,而据笔者观察,在年轻患者中,当以心脾积热最为常见。

因为唇炎患者可有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而中医认为,心主舌,脾主唇,因此唇炎病机往往存在心脾积热,舔舐是缓解嘴唇不适的被动反应,其实本身也是一种症状。

唇炎有一定自限性。笔者小时候,常在秋季出现口唇绛红,如搽口红一般,自觉唇干,喜舔唇,秋风吹过,就更觉干燥,但过了秋季则可自行缓解。而少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或加重,则需服药治疗。

以心脾积热论治的唇炎病例

病例一

杨某,男,20岁,诉嘴唇干、痒、疼痛半年,加重1月。嘴唇潮红,肿胀,表面皲裂,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稍数。

处方:丹参15 防风12 甘草3 生地12 车前草12 藿香15 通草3 竹叶12 薏苡仁30 炒黄连5(单位:克)x5剂。

5剂服后,即告痊愈。

 

病例二

岳某,女,41岁,诉嘴唇皮疹、瘙痒、开裂、脱皮反复3个月,加重1周。舌质偏红,有点刺,苔稍黄,脉弦有力。

处方:防风9 白术12 车前子12 生地12 黄连5 木香(煨)9 广藿香9 丹参12(单位:克)x5剂。

服药3天后,皮疹瘙痒等大部分症状已缓解,嘴唇仍有少许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