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动态
【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绩溪县人民医院新推两款中药代茶饮

作者: 供稿:药剂科 汪晓波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15 00:00:00

茶饮应当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证同治同,证异治异”,有需求的请到县医院中药房咨询,并开具处方调配取药。

“三本”茶调饮


方药:生晒参(或黄芪)红景天 枸杞子 黄精 陈皮

功效:益肺健脾,补肾养精。补益气血,调整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血栓,抗肿瘤等保健茶饮。

适合人群:劳作疲劳、贫血头晕、烟酒伤身、体虚乏力、积劳内伤、体质虚弱,及中老年保健等,表现气血阴阳亏损者。

组方依据:明 汪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药味性能

生晒参: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红景天:性味归经 甘、苦、平,归肺、心经。功效 补气平喘,活血通脉。

 芪: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肺经。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枸杞子: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肾、肺经。功效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精: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脾、肾经。功效 润肺滋养,补脾益气。气阴双补药

 皮: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脾经。功效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温馨提示:虚劳证候分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气血阴阳各有专之,“虚者补之”为总纲,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侧重不同,处方剂量也有所不同,遵循《黄帝内经》“未病先防”,“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干燥生津茶


方药:五味子 生黄芪 石斛 麦冬 或桑叶,或苏叶等

功效:润燥养颜,益气生津。

适合人群:五官干燥,皮肤干皱,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干咳少痰,心烦不寐,老年人便秘,小便黄赤,以及糖尿病口渴患者。

组方依据:燥为秋季主气,秋气当令,天气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滋润,因而出现秋凉劲急干燥的气候。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阴,因而出现“五干”:口干、咽干、鼻干、唇干、目干,皮肤枯燥,以及咳嗽少痰,干咳咽痛,烦躁不寐,老年人更易出现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等津液耗损表现。

药味性能

 芪: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肺经。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五味子:性味归经 酸、温,归肺、心、肾经。功效 敛肺,安神,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

 斛: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胃、肾经。功效 滋阴除热,养胃生津。古有“阴虚虚热不退,肾虚视物不清”之称。

 冬: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功效 益胃生津,润肺养阴,清心除烦。

 

温馨提示:燥邪兼夹的邪气不同,有温燥、凉燥之分。除秋之时,有夏末之余热,表现为温燥;深秋之季,有近冬之寒气,表现为凉燥。燥邪伤津病机不同,有外燥、内燥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