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科普:内瘘启用后为什么需要继续功能锻炼?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30 14:24:46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通路,也被称为“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建立后,静脉会经历一个动脉化的成熟过程,以达到适当的深度、血管壁厚度、直径和血流速度,从而便于定期重复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这一成熟过程大约需要4-8周。

       最近血透室护士在护理几名新瘘启用患者,并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有部分患者以为动静脉内瘘使用后可以不用进行功能锻炼。

图片51 拷贝.jpg

一、为什么需要功能锻炼?

1. 维持血管通畅性

       内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反复穿刺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狭窄或血栓形成。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流,减少血液淤滞,降低血栓风险。

2.增强血管弹性

       锻炼能刺激血管扩张和肌肉收缩,帮助维持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延缓硬化或狭窄。

3. 预防低血流状态

       部分患者(如低血压、糖尿病)内瘘血流可能不足,锻炼可增加局部血流量,避免因血流不足导致的闭塞。

二、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1. 握力训练

       方法:使用握力球或软式弹力球,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缓慢握紧后放松。

       作用:通过前臂肌肉收缩促进内瘘血管扩张,增加血流。

2. 手臂抬举运动

        方法:将内瘘侧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再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组,每日2-3组。

        作用: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改善血液循环。

3. 热敷配合按摩

       方法:透析后24小时以后(避开穿刺点),用温毛巾(40℃左右)热敷内瘘侧手臂,配合轻柔向心性按摩。

       作用:促进血管扩张,缓解局部僵硬。    

4. 避免压迫与过度负重

        禁止在内瘘侧手臂测血压、抽血、提重物(>5kg)或佩戴紧身衣物,防止血管受压。

图片49 拷贝.jpg

三、启用后的日常维护要点

1. 自我监测

       每日触摸内瘘震颤(震颤减弱可能提示狭窄或血栓)、听血管杂音(正常为持续性“嗡嗡声”)。

       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或渗血,及时就医。

2. 透析后护理

       穿刺点止血压力适中,避免压迫过久(一般15-30分钟)。穿刺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3. 定期评估

       每3-6个月通过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血管直径及狭窄情况。若血流量<500ml/min或血管狭窄>50%,需及时干预(如球囊扩张)。

图片50 拷贝.jpg

四、特殊情况下的调整新启用内瘘

       术后4-8周为成熟期,需加强锻炼(如束臂加压训练),但需遵医嘱。糖尿病或血管条件差者:需延长锻炼时间,密切监测血管状态。已有狭窄或血栓史:避免剧烈锻炼,以轻柔活动为主,并配合抗凝治疗。

五、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锻炼若过度握力训练可能导致血管瘤样扩张或加重内皮损伤。

       禁忌动作:禁止在内瘘侧手臂静脉输液、测血压或长时间下垂、带手表、提过重物品、内瘘肢体侧压等。

       总之,动静脉内瘘启用后的功能锻炼是维持其功能的关键措施,需结合握力训练、日常维护和定期监测。患者应在医生或专业护士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最大程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风险。如有异常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