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绩溪县某小区里,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康复科医护人员,轻轻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她背着的出诊包中,装着无菌胃管、听诊器、血压测量仪等专业医疗用品。这一天,她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 —— 为一位脑梗后长期卧床的 80 岁老人更换鼻饲管。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正是 “延续护理” 项目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基层医疗体系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
专业与温情:特殊的 “居家诊疗”
房门缓缓推开,医护人员迅速在狭小的房间里搭建起临时工作台,有条不紊地进行消毒、评估、测量生命体征等操作。老爷爷因吞咽功能障碍,依赖鼻饲管进食已有 1 年之久。家属无奈地表示:“老人坐轮椅下楼都困难重重,更别说每月往返医院换管了。” 在过去,这样的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家庭。如今,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破解 “卧床患者” 就医难题
绩溪县有不少居家鼻饲患者,其中超过 60% 的患者伴有失能、认知障碍等并发症。以往,家属自行给患者换管,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鼻饲管误入气管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现在,专业医护人员入户服务,不仅能够精准、安全地更换鼻饲管,还能在服务过程中早期发现呛咳性肺炎等潜在健康隐患,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人文关怀照亮医疗服务 “最后一公里”
“延续护理” 项目除了具备拥有精湛专业技术的医护人员外,还在服务细节中处处彰显人文关怀。他们不仅会上门为患者更换胃管,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床旁体检,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医护人员会针对患者的口服药物、长期卧床护理细节以及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为家属提供全面、细致的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服务,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
当医疗服务从医院的走廊延伸到百姓的床头,改变的不仅仅是就医方式,更是整个社会对生命尊严的理解。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延续护理” 这种 “专业而不失温度” 的上门医疗服务,正在悄然重塑医患关系。它不再仅仅聚焦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的持续守护。正如老人家属感慨的那样:“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根胃管,更是让老人能够体面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