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次让我们带您进入医学检验科的结核实验室,为您揭开结核病检测的神秘面纱。
实验室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各个临床科室的痰液标本。这里面可能正隐藏着威胁人类健康的"潜伏者"——结核分枝杆菌。我们通过多种先进技术,让这些微小的致病菌无处遁形。
一、初筛利器:显微镜下的“捉迷藏”
当医生递给你一个带盖的塑料杯时,这场与结核菌的较量就开始了。正确留取痰液是检测成功的第一步:清晨深咳出的痰液最有价值,唾液或鼻涕会影响检测结果。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会在生物安全柜中小心的将痰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特殊的抗酸染色处理,细菌就会被染成鲜艳的红色。
在显微镜下,结核菌就像一根根纤细的红色短棒,在蓝色背景中格外醒目。这种存在了很久的检测方法至今仍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守门员”。但它的灵敏度很低,当痰液中的细菌数低于一定数目时就可能漏检。因此,痰涂片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
二、细菌培养:21天的“生命守望”
在实验室的恒温培养箱里,有许多装有绿色固体的试管,这就是我们检验人员培养结核菌的地方——改良罗氏培养基。将处理后的痰液接种其中,结核菌就会以特有的速度缓慢增殖。有多慢呢?它的最快生长速度是18小时繁殖一代,通常需要2-6周才能在培养基上被我们观察到。
(右管淡绿色无结核菌生长,左管淡黄色有结核菌生长)
三、分子检测:基因层面的“精准锁定”
此刻,一台PCR仪正在高速运转,这种核酸检测技术能识别结核菌特有的DNA序列。通过将基因片段成倍扩增,即使标本中只有很少的细菌也能被检测到。最新的GeneXpert技术更是两小时内即可同时完成菌种鉴定和利福平耐药性的判断。
四、守护健康的温馨提醒
如果您持续咳嗽超过2周,特别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尤其是有长期午后潮热的现象,请及时进行结核筛查。检测前请注意:
1. 留取深部痰液。
2. 连续三天送检不同时间段的标本。
3. 如您正在进行抗结核治疗请提前告知医生。
当您拿到"抗酸杆菌阳性"报告时不必惊慌,现代医学对结核病的治愈率已达到90%以上。我们的实验室将持续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为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请配合完成6-8个月的规范治疗,定期复查。
今年的防治结核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让我们共同构筑结核防控的“检验防线”,让每一次呼吸都安心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