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是我国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吸入疗法作为慢性气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已被广为接受。吸入装置的错误使用、依从性不佳等因素将影响药物疗效与患者疾病预后,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吸入装置的选择与吸入技术的评估也已成为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吸入剂你会正确使用吗?
在临床或门诊中会遇见一些患者,长期使用吸入剂,但在使用初期没有得到正规指导,使用吸入剂的方法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很多患者认为吸入药物治疗不就是把药物吸入就好了吗?这有什么难的!事实上,吸入药物装置种类多样,不同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亦不相同,除需正确的拿取姿势,还需患者掌握呼气与吸气的配合,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影响治疗效果。
那么什么是吸入剂呢?
吸入剂就是将药物通过特殊装置制成气雾颗粒或干粉颗粒,通过患者自行吸入后,经呼吸道深部、腔道、黏膜等发挥局部及全身作用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剂的药物可直达吸收或作用部位,吸收、起效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用药剂量,而与注射制剂相比,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减轻或避免部分药物不良反应。
一、剂型分类:
①吸入气雾剂:含药溶液、混悬液或乳液,抛射剂,定量阀门系统和一定压力的耐压容器中。
②吸入粉雾剂:固体微粉化原料药物,胶囊、泡囊或多剂量储库形式,干粉吸装置。
③吸入喷雾剂:供吸入用气溶胶的溶液、混悬液或乳液;预定量或定量雾化器。
④吸入液体制剂:吸入溶液、吸入混悬液、吸入用浓溶液(需稀释后使用的浓溶液)、吸入用粉末(需溶解后使用的粉末)。
⑤可转变蒸汽的制剂:可转变成蒸汽的溶液、混悬液或固体制剂;热水。
二、常用药物:
三、用法指导:
⑴压力定量吸入剂: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是由药物、推进剂、表面活性物质或润滑剂三种成分组成。使用此种吸入装置的气雾剂有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等。
使用方法:
1. 打开防尘帽,每次使用前,需上下摇匀瓶身。
2. 先深呼吸2~3次,最后一次深呼吸、充分呼气后立即将口含嘴放进口内(注意呼气时不要对着吸入器的喷嘴),并且含紧。
3. 按下药罐释放出1喷药物,深吸气,屏住呼吸保持5-10秒后缓慢呼气。
4. 如需重复用药,宜在平静呼吸2-3分钟后重复上述步骤。
5. 使用完毕后,用清水清洁口含嘴并擦干,盖上防尘帽。
⑵干粉吸入剂:干粉吸入器是通过使用者主动吸入分散药物微粒与使用者的吸气流速相吻合。常用的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使用方法:
1. 检查指示窗,确保药物足量。
2. 确保口含嘴干燥,必要时擦干后使用。
3. 使用单一剂量干粉吸入器前,应将药物胶囊放在储药槽中,按下穿刺胶囊按钮(只按一次即可), 释放药物,盖防尘盖备用。
4. 使用多剂量干粉吸入器时,应一手握吸入剂,另一手推动(或旋转)推药器(或准纳器)向指定方向旋转直至出现声音提示,表明吸入器已处于备用状态。
5. 平静呼吸3~5次,呼气时远离口含嘴,呼气末将口含嘴放入口中,双唇包住口含嘴;匀速地吸入药物,屏气约5~10秒(尽可能长)后慢慢呼气。
6. 使用后丢弃已用胶囊,清洁口含嘴。
7. 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剂后,雾化后应漱口(含漱)以清除残留药物。
8. 将DPI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
▷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
▷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
注意事项:①勿随便来回推动装置的滑动杆;②药泡装置吸入器并破壳后不要倾斜或倒置装置,会使药物掉落;③干粉易吸湿,药泡应该在临吸时才刺破;④采用快速的深吸气方式吸药;⑤勿朝吸入口来回吹气,吹气会减少药物的剂量。
⑶软雾吸入剂:软雾吸入剂是一种新型吸入制剂,临床常用的有噻托溴铵喷雾剂(能倍乐)等。
使用方法:
噻托溴铵喷雾剂(能倍乐)第一次使用需要先安装药物:
1. 盖紧防尘帽,按住保险扣,拔下透明底座,将药瓶窄端插入吸入器,直到发出「咔嗒」声。药瓶一旦插入吸入器后就不要再将其拆下。
2. 装回透明底座,确保凹槽对准保险扣。
3. 将装好的能倍乐朝上握好,然后将透明底座向右旋转半圈,直到听到「咔嗒」声。
4. 打开防尘帽,将吸入器朝下,按压药物释放按钮。
药物安装完成后使用方法如下:
吸入剂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适应症: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
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③感染后咳嗽、激素敏感性咳嗽;
>④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急性咽喉炎、围手术期管理。
禁忌症:
①干粉吸入器不适用于婴幼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以及危及生命的气道阻塞者;
②以氧气为驱动源的喷射式雾化器,由于氧浓度过高,对于慢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应当慎用;
③对吸入的药物过敏者;
④患者心脏、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雾化。
★温馨提示:
使用后请注意用清水漱口!
总结:无论使用哪种吸入装置,只是药物的准备工作和细节稍有不同,吸药的动作均相同:
1. 吸药前:呼气(呼)
2. 吸药时:经口包严吸嘴,深而长的吸入(吸)
3. 吸药后:屏气10秒,及时漱口(屏-漱)
吸入制剂疗效好,正确使用是关键!
请记住口诀:呼-吸-屏-漱!
专家介绍
李钦
中共党员,内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宣城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委员。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进修。熟练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呼吸内镜下检查与部分镜下治疗。